便攜式濁度測定儀是現場快速檢測水體渾濁程度的重要工具,廣泛應用于環保巡檢、飲用水監測、污水處理等場景。其小巧便攜的特點讓現場檢測更靈活,但要獲得準確可靠的結果,需嚴格遵循規范的操作流程,做好使用前、中、后的各項細節工作。 一、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使用便攜式濁度測定儀前,需先檢查儀器狀態。確認電池電量充足,若顯示屏出現電量不足提示,需及時更換電池或充電,避免檢測過程中突然斷電導致數據丟失。檢查儀器外觀是否完好,傳感器鏡頭有無劃痕、污漬,若有污漬需用專用鏡頭紙輕輕擦拭,不可用手指或粗糙布料接觸鏡頭,防止影響光路傳輸。 校準是保證檢測準確性的關鍵步驟。首次使用或長期未使用的儀器,需用標準濁度溶液進行校準。準備至少兩種濃度的標準溶液(如低濃度和中高濃度),按照儀器說明書的步驟依次進行零點校準和跨度校準。校準時需將標準溶液倒入潔凈的比色皿中,避免氣泡產生,若有氣泡可輕輕敲擊比色皿壁排出,確保液面平穩無波紋。校準完成后,需記錄校準時間和標準溶液信息,作為后期數據追溯的依據。 水樣采集也需規范操作。使用清潔的采樣瓶,采樣前用待檢測水樣沖洗瓶體2-3次,避免瓶內殘留物質污染水樣。采樣時應避免攪動水底沉積物,取水面下10-30厘米的水樣,裝滿采樣瓶后蓋緊蓋子,減少樣品與空氣接觸的時間。若水樣溫度與環境溫度差異較大,需將水樣放置30分鐘,待溫度平衡后再檢測,防止溫度變化影響濁度讀數。 二、檢測過程中的操作要點 檢測時,先將水樣緩慢倒入比色皿中,注意不要產生氣泡,若不慎產生氣泡,可靜置片刻讓氣泡自然消散,或用濾紙邊緣輕輕吸去氣泡。比色皿外壁若有水滴或污漬,需用無絨布擦拭干凈,避免影響光線透射,擦拭時應手持比色皿的磨砂面,防止指紋污染光學面。 將比色皿正確放入儀器的檢測槽內,確保放置平穩、位置對齊,部分儀器有定位標記,需按標記方向放置。蓋好檢測槽蓋子,避免外界光線干擾,等待儀器讀數穩定后記錄數據,通常需3-5秒,不可過早讀取數據導致誤差。若對同一水樣進行多次檢測,需更換水樣重新倒入比色皿,取多次檢測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,減少偶然誤差。 
檢測高濁度水樣后,若需檢測低濁度水樣,需徹底清洗比色皿,先用自來水沖洗,再用蒸餾水浸泡5分鐘,擦干后使用,防止殘留物質影響后續檢測。若水樣中含有較多懸浮物,檢測后需立即清洗比色皿,避免沉積物附著在壁上難以清除。 三、檢測后的處理與維護 檢測結束后,將比色皿中的水樣倒入廢液桶,不可隨意傾倒,尤其是含有污染物的水樣需按環保要求處理。比色皿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后,倒置在干凈的濾紙上晾干,放入專用包裝盒內妥善保存,避免碰撞或磨損。 儀器需及時關機,若長時間不使用,應取出電池,防止電池漏液損壞儀器。將儀器放入專用保護套中,避免受潮、受壓或陽光直射,存放于干燥通風的環境中。定期檢查儀器的光學部件,若發現鏡頭有霉斑或劃痕,需聯系專業人員維修,不可自行拆卸處理。 建立儀器使用記錄臺賬,詳細記錄每次使用的時間、檢測對象、校準情況及儀器狀態,便于追溯儀器的運行狀況。若發現檢測數據異常或儀器故障,需及時停用并聯系廠家維修,不可繼續使用故障儀器獲取數據。 四、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 當水樣中含有氣泡、藻類或油分時,會干擾濁度檢測結果。對于含氣泡的水樣,可先靜置10分鐘或在采樣前輕輕攪動水樣釋放氣泡;含藻類的水樣需通過過濾去除藻類后再檢測,并在記錄中注明;含油分的水樣可先用分液漏斗去除浮油,再進行檢測。 在低溫環境下使用時,若儀器反應遲緩,可將儀器放在懷中預熱至室溫后再使用,避免低溫影響電子元件性能。在潮濕環境中,需注意儀器的防潮,檢測后及時擦干放入密封袋中,防止內部元件受潮。 五、結語 使用便攜式濁度測定儀的核心是注重細節,從前期校準到后期維護,每個環節都影響著檢測結果的可靠性。只有規范操作、妥善保養,才能充分發揮其便攜高效的優勢,為現場濁度檢測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,滿足環境監測、水質評估等工作的需求。
使用便攜式濁度測定儀時應該這么做:http://www.filburnist.cn/newss-8901.html |
|